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父親的心---王明道

  『有人報告大衛說,「以色列人的心都歸向押沙龍了。」大衛就對耶路撒冷跟隨他的臣僕說,「我們要起來逃走,不然,都不能躲避押沙龍了。要速速的去,恐怕他忽然來到,加害於我們,用刀殺盡全城的人。」』(撒下十五1314)。
  『亞希多弗又對押沙龍說,「求你准我挑選一萬二千人,今夜我就起身追趕大衛趁他疲乏手軟,我忽然追上他,使他驚惶,跟隨他的民都必逃跑,我就單殺王一人,使眾民都歸順你。你所尋找的人既然死了,眾民就如已經歸順你。這樣,也都平安無事了。」押沙龍和以色列的長老都以這話為美。」(撒下十七14)。
  『王囑咐約押,亞比篩,以太說,「你們要為我的緣故寬待那少年人押沙龍,」王為押沙龍囑咐眾將的話,兵都聽見了。』(撒下十八5)。
  『古示人也來到,說,「有信息報給我主我王。耶和華今日向一切興起攻擊你的人給你報仇了。」王問古示人說,「少年人押沙龍平安不平安?」古示人回答說,「願我主我王的仇敵,和一切興起要殺害你的人,都與那少年人一樣。」王就心裏傷慟,上城門樓去哀哭:一面走,一面說,「我兒押沙龍阿!我兒,我兒押沙龍阿!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龍阿,我兒!我兒!」』(撒下十八3133)。

  好一個狠心的兒子!不但想奪取父親的國位,而且處心積慮必要把父親置於死地然後甘心,大衛也早已明白了押沙龍的心,所以囑咐他的臣僕們急速起來和他一同逃命。這樣的兒子真是毒似蛇蠍,狠如豺狼。實在不能再容他存在世界上,貽社會國家以無窮的禍害。無論徵求我們中間那一個人的意見,也決不會有一個人贊同再留他在世間。誰想到大衛的臣僕帶兵出去與押沙龍作戰的時候,大衛竟請求他們為他的緣故寬待押沙龍。更使我們驚奇的,就是當大衛聽見押沙龍陣亡的消息的時候竟那樣傷慟,上城門樓去哀哭,說,『我兒押沙龍阿!我兒,我兒押沙龍阿!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龍阿,我兒!我兒!』這樣忘恩負義,喪盡天良,毒似蛇蠍,狠如豺狼的兒子,還值得父親一哭麼?如今大衛不但為他哀哭,而且恨不得替他死。大衛的心也真太令人難明白了。希奇麼?一點不足希奇。這就是父親的心。別的人都希望押沙龍死,都願意押沙龍死,聽見押沙龍陣亡的消息都鼓掌稱快,都欣幸萬分,惟獨父親的心不是這樣。父親的心就是疼愛兒子。無論兒子是好是壞,父親總是愛他。無論他是順服是悖逆,父親總是愛他。無論他是愛父親是恨父親,父親總是愛他。就是這個兒子舉兵謀叛,決心置父親於死地,父親仍是愛他。在他未死以前,竭力想保全他的性命,聽見他死的消息的時候,傷慟到萬分,號咷大哭,恨不得替他死。這就是父親的心。這就是父親對兒子的愛。

  我們看見有人犯大罪,作大惡,惹禍害人,就恨不得看見他早早死去,就再不想理他,再不想見他;惟獨我們自己的兒子犯了大罪,作了大惡,惹了禍,害了人,我們總希望他們悔改,總不肯棄絕他們,總要盡心竭力幫助他們。別人壞到三分四分,我們便想代替神施行審判,代替神定他們的罪。我們自己的兒子壞到九分十分,我們還是寬容忍耐,希望他們有一日回頭。縱使我們的兒子加害於我們自己,盜竊了我們的財物,剝奪了我們的幸福,毀壞了我們的名譽,傷害了我們的身體,我們還是肯饒恕他們,不記念他們的惡,不照他們的惡行報應他們。父親對兒子的愛真是浩大無邊,寬廣莫測。一個人若不是自己有兒子,就總不能明白父親的愛。我們的俗語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就是這個意思。押沙龍邪惡到那種地步,大衛仍是愛他,仍是寬容他,仍是恨不得替他死,仍是為他那樣傷慟。在一個沒有兒子的人看來,真不能明白大衛為甚麼這樣糊塗。但在一個作父親的人看來,卻是一件很平凡的事。父親的心就是這樣,這就是父親的心。

  讀者,你曾想過你的父母對你所有的那種浩大無邊寬廣莫測的愛麼?許多為子女的不知道孝敬父母,就是因為他們不明白父母在他們的身上的愛。他們只覺得父母管教他們是使他們受痛苦,父母約束他們是剝奪他們的自由,父母不照他們所希望的給他們財物是虧負他們。如果父母確實有一些對不住他們的地方,他們更認為那是不可赦免的大罪。就因為他們存這種錯誤的思想,所以他們不但不想到父母對他們的那種天高地厚的恩情,而且常覺得父母是他們眼中的釘,目中的刺,恨不得早早離開父母,早早脫離他們的轄制和縛束,去自己享受自由與幸福。有的子女雖然不至於這樣,可是他們也總覺得父母不如他們的朋友好。因為他們的朋友不加給他們這些不便利,因為他們的朋友和他們說得來。只有在他們遭遇危險禍患的時候,他們纔會明白朋友究竟遠不及父母好,因為在那時候朋友恐怕受連累,都遠遠的躲開,父母卻是拼上了一切所有的,和自己的性命,要去保護他們,搭救他們。朋友的愛常會因著種種的關係改變,父母的愛卻是始終如一。

  我不否認有許多作父母的對待兒女對待得不適宜。我不否認有許多作父母的因為自己的性情不好加給兒女許多痛苦。我不否認有許多作父母的給兒女許多不良的刺激,使兒女受了許多的損害。但我們應當明白,這些都是他們人生中的失敗和錯誤。他們對兒女的愛總是真誠偉大的。他們愛兒女也許愛得不適宜,愛得使兒女受了傷損。他們的愛也許被他們那暴烈的性情掩蓋起來,以致使兒女看不見。他們的愛也許因為他們的無知而結了惡果,以致使兒女認為他們並沒有愛。但他們究竟還是愛兒女。如果作兒女的只注意父母的失敗錯誤和無知,他們便會對父母發怨言,起爭端,甚至恨惡父母,反抗父母。但如果兒女想到父母對他們那種深切的愛,便要感激父母,愛戴父母了。俗語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是甚麼意思呢?那就是說,因為父母對兒女的恩情天高地厚,所以兒女總不可怪罪父母,恨惡父母。不是父母沒有錯處,乃是兒女那一方面因為感激父母的恩情,便不看父母的錯處。作父母的不應當說這一句話。他們應當看見自己的錯處,應當承認自己的錯處,悔改自己的錯處。但作兒女的卻應當明白父母對兒女的愛心和恩情超過了他們的不是,遮蓋了他們的不是,以致兒女只看見父母的愛心和恩情,卻不注意父母的不是。當然這也不是說兒女看見父母的惡硬說是善;看見父母作非理的事硬承認他們有理。神不要我們因為感恩便顛倒是非;淆亂黑白。這乃是說兒女因為想到父母的恩情和愛心,便不注意父母因為人生中的失敗錯誤和無知所加給自己的傷害。真的,在全世界的人中你要尋找一個像你的父母那樣真摯懇切愛你的人,不見得會找得著。無論我們或好或壞,或善或惡,或感恩或負義,總是始終如一的愛我們,除了我們的父母以外,在世界上大約很難再找到幾個人。大衛不過是許多作父親的人當中的一個。一個人若不想到父母的愛心和恩情,不孝敬他的父母,真是喪心病狂了。

  談到父親的愛,我又想到神對他的孩子們的大愛了。我們信主的人都是神的兒子。『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神的兒子。』(加三26)神不只是我們的神,更是我們的父。父親對兒子的愛是無限無量永遠不變的,神對我們的愛也是如此。『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詩一○三13)押沙龍壞到那種地步,負義忘恩到那種地步,仇視父親到那種地步,大衛還是愛他。這件事正可以表示神對我們的愛。

  我們常有一種極錯誤的思想就是我們以為神只愛那些好信徒,卻不愛那些不好的信徒,因此當我們熱心愛神,殷勤親近神,忠誠事奉神的時候,我們便覺得神愛我們;當我們不愛神,遠離神,犯罪作惡的時候,我們便覺得神不愛我們,甚至覺得神丟棄了我們。有些信徒甚至以為他們好的時候是神的兒子,他們不好的時候便不是神的兒子。這一切錯誤的觀念所以產生,都是由於信徒們不深明白神的愛乃是父親的愛。他們以為神的愛不過是朋友的愛。當他們作好人,愛朋友,親近朋友的時候,朋友便愛他們,當他們作壞人,不愛朋友,不親近朋友的時候,朋友便不愛他們。他們因為他們的朋友這樣待他們,他們也這樣待他們的朋友,便以為神待他們也必是這樣。他們完全忘記了神並不是他們的朋友,乃是他們的父,神的心不是朋友的心,乃是父親的心,神的愛也不是朋友的愛,乃是父親的愛。我們對神所存的心思所抱的態度常常改變──有時熱,有時冷,有時愛他,有時恨他,有時順從,有時悖逆,但神對我們的愛卻是始終如一,毫無改變,正如大衛對他的兒子押沙龍一樣。許多信徒所走的路不是和押沙龍一樣麼?他們是神的兒子,然而他們殺害弟兄,躲避神的面,存心背叛神,用種種的計謀奪取神的地位權柄和尊榮,使神傷心愁苦。但神待他們卻像大衛待押沙龍一樣,總是寬容,總是忍耐,總是希望他們有一日回心轉意。他們無論怎樣對神無情無義,神對他們總是始終如一的愛他們。及至他們因為犯罪遭了禍患的時候,神還是為他們傷心哀痛。大衛對押沙龍所存的心所抱的態度,整個的表明了父親的心,也完全彰顯了神的心。

  必有人問說,『神的愛對我們既是始終不變,怎麼當我們熱心親近神順服神的命令的時候,我們便快樂平安,諸事蒙福,當我們冷淡遠離神不順服神的時候,我們便失去喜樂平安,遭遇神的擊打呢?神的心既是始終如一,那樣我們無論好不好,無論順服不順服,總當常有喜樂平安,凡事蒙福,纔合乎理。為甚麼在事實方面卻不是這樣呢?』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我們遠離神犯罪的時候,失去了平安喜樂,遭遇痛苦,並不是神不愛我們,正是神愛我們的表現。如果我們遠離神犯罪的時候,他仍然賜給我們平安喜樂,使我們凡事蒙福,我們勢必離神越來越遠,犯罪越來越多,不陷入最可憐最悽慘的地步不止。神因為愛我們的緣故,不願意看見我們遭遇這種禍患,所以他一看見我們遠離他去犯罪,便奪去我們的喜樂平安,使我們受痛苦,好使我們因此認罪悔改,速速歸向他。試問你看見你的兒子說謊偷盜的時候,你便責打他,懲罰他,這是你愛他呢?還是你不愛他呢?如果你的兒子作許多壞事,你還照常好待他,把許多的好東西給他,使他快樂滿意,這是不是他的益處呢?明白了這個真理,我們便曉得神在我們遠離他去犯罪的時候,奪去我們的喜樂平安,使我們多受痛苦,正是證明他愛我們,正如經上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也不可厭煩他的責備;因為耶和華所愛的他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箴三1112

  我們遠離神去犯罪的時候,心中便痛苦不安,而且遭遇種種的禍患打擊,不只是因為神管教責打我們,在我們自己這一方面,也勢必演出這種情形來。因為我們一犯了罪,便會慚愧懼怕,痛苦不安,同時我們所犯的罪也必為我們招來極多的禍患打擊。譬如說一個小孩子當父母不在家的時候,毀壞了傢俱,欺侮他的弟弟妹妹,打破他們的頭,撕裂他們的衣服,他一想到父母回來必要查問這事,他是不是要慚愧懼怕痛苦不安呢?他一聽見父母在門外說話的聲音,便趕快躲藏起來。其實他的父母愛他的心並未曾有甚麼改變,但他裏面卻有了改變。他不再坦然無懼,卻是戰兢畏縮,不再歡喜快樂,卻是痛苦煩惱。我們能不能因他心中這種感覺,便說他的父母不愛他呢?在他自己的心中,也許以為他的父母不愛他了,但他的父母是否因他作了這些錯事便不愛他呢?許多信徒不因自己的兒女不好便不愛他們,同時他們卻以為他們自己不好,神就不愛他們。總不以父親的心去揣測神的心,因此他們便陷在錯誤失望和痛苦中。這樣的信徒亟需要用父親的心去揣想神的心,亟需要明白神對他的孩子們所存的心不是君王的心,不是主人的心,也不是朋友的心,乃是父親的心。

  信徒在遠離神犯罪的時候,遭遇禍患打擊,不用提神的責打管教,他們本身所犯的罪就足能招來這一切。你恨別人,別人自然也恨你。你陷害別人,別人一定要向你施行報復。你欺騙人,對人說謊,別人便不再信任你,不再與你交往。你損人利己,別人便唾棄你,遠離你。你放縱情慾,你的健康便受損害。你不孝敬父母,你的兒女便不孝敬你。你發出甚麼去,不久那些東西便再回到你的身上來。神是你的父親,他對你的愛總沒有改變,但他決不改變這個定律──『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其實他不改變這條定律還是為我們的益處,不然,我們更不知道要犯多少罪,要墮落到甚麼地步了。

  至於有些信徒以為他們好的時候便是神的兒子,他們不好的時候便不是神的兒子,這簡直是笑話了。兒子永遠是兒子。好的時候是好兒子,壞的時候是壞兒子。好兒子要得福,要受父親的誇讚,要被父親和眾人信任重用。壞兒子要挨打,要受父親的斥責,要被人藐視厭棄。但無論如何,兒子永遠是兒子。雖然日報上當有人刊登聲明說,『悖逆某某某不服教訓,在外妄為,自即日起與伊脫離父子關係。今後無論有何不法行為,或在外借貸等情,鄙人概不負責。』但這不過是法律上的手續。作父親的恐怕兒子犯法妄為,使自己受了連累,所以刊登這種聲明。其實他的兒子永遠是他的兒子,絕不會因為刊登了一次聲明,便不是他的兒子。雖然在法律上可以脫離父子的關係,但在事實上卻絕對不能。父子的關係不像東夥的關係,不像主僕的關係,也不像朋友的關係,更不像兩個人合股經商的關係。那些人中間根本沒有生命上的連繫。要合就合,要散就散。合在一處就有了關係,散了以後就脫離了關係。惟獨父親與兒子中間所有的,乃是生命上的關係。一個人不生兒子便罷,生了以後便永遠與他脫離不了父子的關係。神和他所生的兒子們中間的關係也是這樣。一個人只要真誠悔改,信靠基督,因而被神所生,作了神的兒子,他便永遠是神的兒子。無論是人,是天使,是魔鬼,都不能使他再不是神的兒子,連神自己也不能作這件事。

  許多信徒就因為不清楚明白他們和神中間的關係,更不徹底了解神的心,因此便常常感覺恐懼,憂慮,失望,灰心。在他們熱心的時候,也不過像服事主人那樣服事神,沒有自由,沒有快樂,沒有享受,只是恐懼戰兢的生活,惟恐犯了罪,觸犯了神,以致被神棄絕。在他們軟弱的時候,他們便以為神不再愛他們,以為神丟棄了他們,以為自己不能得救。在這時候魔鬼便乘機欺騙他們,控告他們,使他們灰心絕望,然後他便毫不費力的把他們擄去,使他們跟從他,服事他。要幫助這一類的信徒,只有使他們清楚明白他們和神中間的關係,更幫助他們了解神的心乃是父親的心。如果一切真實悔改信了耶穌的人都清楚明白了他們是神的兒子,他們永遠是神的兒子,神的心是父親的心,神的愛永遠不改變,無論他們如何,神總是愛他們,這要使他們怎樣快樂,使他們怎樣感激,使他們怎樣愛那愛他們的神,使他們怎樣因為愛神而愛神所愛的人哪!

  來呀!讓我們因神在基督耶穌裏所成全的救工感謝他,因神賜給我們的那兒子的名分地位與權利讚美他,因神那永不改變的愛歌頌他。讓我們和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裏,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一同說,

  『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


神的旨意---王明道

  「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12)。
  「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五17)。
  「神的旨意」這一個名詞是一般熱心的基督徒們口中所常說的,也是他們心中所願意明白的,同時也是他們常常弄錯的。許多基督徒以自己的意思和希望當作神的旨意。又有許多基督徒以他們所景仰的人所說的話為神的旨意。還有一些基督徒以欺騙人的人所說的謊言為神的旨意。明明不是神的旨意,他們偏說是神的旨意。在他們這樣說的時候,他們的心中還確實認為是神的旨意。及至遭了失敗,惹了禍患,纔悔悟是自己的錯誤。還有的人至死不悟,始終以自己的意思或人的話為神的旨意。這種人真是可憐到極點!

  神的旨意究竟是不是難明白的呢?是難明白的,但也是最容易明白的。難明白,因為極老練,屬靈的程度極高的信徒,有時也需要在一些事上求問神的旨意。容易明白,因為神的旨意已經都顯明在他所賜給我們的聖經裏;我們只要用心查考聖經,把神的教訓豐豐富富的存在心中,便很容易明白神的旨意。神未曾在聖經中把我們人生中的每一件大小事應當怎樣作,或不應當怎樣作,都一樣一樣的寫出來教訓我們,但他卻把一切作人的原則都指示我們了。他指示我們怎樣事奉神、榮耀神;他指示我們怎樣孝敬父母,教養子女。他指示我們夫妻應當怎樣同處;他指示我們主僕應當怎樣相待。他指示我們應當怎樣待鄰舍;他指示我們應當怎樣待仇敵。他指示我們應當怎樣作事;他指示我們應當怎樣為人。他指示我們應當怎樣得錢;他指示我們應當怎樣用錢。他指示我們應當如何勞力;他指示我們應當如何休息。他指示我們如何防備試探;他指示我們如何抵擋魔鬼。他指示我們貪心的危險;他指示我們縱慾的禍害。他指示我們應當如何傳揚福音;他指示我們應當如何謹慎自己。我們把這些原則都牢牢存記在心中,無論遇見甚麼事,他的靈便會藉著這些真理教訓我們,引導我們,使我們不偏左,不偏右,完全行在神的旨意中。

  神的旨意既是這樣容易明白,為甚麼大多數的信徒對於神的旨意總是如同行在五里霧中,不是認不清楚,便是以自己的意思或人的話語當作了神的旨意呢?這個問題在我們上文所引的經文中可以得答案;「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這裏使徒教訓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又教訓我們「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這樣,我們纔能「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反過來說,如果我們仍效法這個世界,使我們的心意仍像以前未歸向神的時候,那樣貪慕世上的富足、財利、名譽、虛榮、享受、宴樂,我們便不能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我們如果不能明白神的旨意,並不是因為神的旨意是隱晦難以明白的。乃是因為我們的眼睛被蒙蔽住。那蒙蔽我們眼睛的事物就是「這個世界」上的種種事物。一個信徒如果不將這個世界上足以蒙蔽他的眼睛的事物完全棄掉,使他的心變化過來,他無論信主多少年,無論如何熟悉聖經,無論怎樣熱心,他也不能明白神的旨意。縱使他明白了神的旨意,他為了要求達到他屬世界的希望和好處,他也不肯承認那是神的旨意,卻用自己的意思代替了神的旨意。

  舉一個例子來說罷,一個信徒離了學校要去任事,同時有兩處聘請他。一處收入豐富,但所作的事卻有許多的黑幕、欺騙、謊言、詐偽。另一處的事工是光明正大與社會有補益的,但每月的薪金卻比第一處少得多,雖然也夠他的需用,但不能多有享受,多有積蓄。本著聖經中的教訓,毫無可疑的,神的旨意是要他就第二處的事了。但他如果貪愛世上的財利與享受,他便會說,「就了第一處的事,可以多有金錢幫助教會,發展聖工,又可以救濟窮苦的信徒,使許多人得好處。」這樣,他便認為就第一處的事為神的旨意了。再舉一個例子說,一個青年女信徒遇見兩個男子向她求婚。第一個不信主,但家境富足,資格又高。第二個是基督徒,但僅僅能維持一家的溫飽,毫無積蓄與資產,學識又不及第一個人。本聖經中「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的教訓,毫無可疑的,神的旨意是要她拒絕第一個人的請求了。但如果她愛慕虛榮,希望享受,她便會說,「我與那位不信的人結婚,正可以幫助他,引領他信主。至於那位已經信了的人,並不再需用人的領導。我願意為主的緣故去救那位不信的人。這一定是神的旨意。」再一個例子說罷,一個青年人要投考一個學校,無奈他的歲數已經過了那個學校所限的年齡。這時有人為他出主意,說一句謊話,少報幾年歲數。本聖經中的教訓,毫無可疑的這不是神的旨意,但他因為希望得著一張畢業證書,將來容易在社會上作事,便說,「我希望多有一些知識和技能,將來好在世界上多服事神,服事人。雖然我虛報歲數有些不對,但我為這事也曾禱告過,如果不是神的旨意,就使我不能被考取。但如今我已經被考取了,這足可證明是神的旨意。」以上的幾件事按聖經中的真理看來,都不是神的旨意。但那幾個人因為心被世界上的事物所蒙蔽便再看不清楚。他們愛戀世界,效法世界,他們的心意沒有更新,沒有變化,所以他們不能明白甚麼是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明白了這個真理,我們便知道如果我們要明白神的旨意,必須求神把我們愛慕效法世界的心思和生活都為我們改變過來,使我們的心意完全變化,使我們完全與神同心,使我們愛他所愛的,惡他所惡的。這樣,我們便極容易明白他的旨意了。

  我們對於已經明白的真理能否遵行,這與明白神的旨意也有極大的關係。神的旨意有一些是極容易明白的,是我們信主以後便瞭如指掌的。如果我們對於這些能身體力行,毫不怠惰,他的靈便引導我們更進一步而明白較難明白的。但如果我們已經明白的不能遵行,不但不能再進而明白較難明白的,就連我們已經明白的,漸漸也會不明白了。「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太二十五29)。這個真理不但在我們將來見主的時候要實現,就是在今日我們還在世界上的時候,神就開始這樣待我們了。如果一個信徒對於他已經明白的一切教訓不肯竭力遵行,卻不住的說願意明白神的旨意,就是到死他也明白不了。我們看見許多基督徒的生活中充滿了各樣的不義,自私自利,說謊行詐,貪財求名,嫉妒惱恨。他們明知道這些都是神所憎惡的,卻不肯離開。同時他們知道孝敬父母,友愛弟兄,憐憫窮人,善待仇敵,作事應當盡忠,待人應當有信,與異性的人往來存心應當清潔,見別人的財物不當妄起貪念。他們明白這些教訓如同他們明白二加二是四那樣的清楚。但他們所行的卻是與他們所明白的背道而馳。同時他們卻不斷的說他們尋求神的旨意,願意明白神的旨意。這種現象真令人看了疾首痛心,欲哭無淚。

  我們明白神的旨意與我們熟悉聖經是有大關係的。神的旨意既都在聖經中向我們顯明,當然我們越多明白聖經,越多熟悉聖經,也就越容易明白神的旨意。但這需要我們殷勤用工夫查考聖經,玩索背誦聖經中重要的話語。懶惰的人不肯這樣作,所以他們也就不容易明白神的旨意。你要多明白一個人的心,必須多聽他說話,而且留意他所說的,思索他所說的。我們要明白神的心意也是如此。我們查考聖經的時候,切不可像走馬看花那樣,看的時候毫不留心,草草看一遍就算完事,看過以後自然不會有甚麼深刻的印象。也不可只注重聖經中的知識,像讀歷史、地理、生物一樣。神學生在神學院裏讀聖經就是這樣。我們讀聖經應當像一個兒子讀父親從遠方寄給他的書信,那樣用心去看父親吩咐他怎樣作人,怎樣處世,怎樣孝親,怎樣愛弟兄姊妹,怎樣勤勞,怎樣治家,怎樣防備惡人的誘惑,好使父親在外面放心喜樂,他也盡了為兒子的本分。同時又從這封信裏領會了父親的愛,知道了父親給他甚麼好處叫他享受。只有存著這種心意去讀經,方能明白神的旨意,方能享受讀經最大的利益。那些拿聖經當課本去讀的人是得不這種好處。

  有一班懶惰的信徒不肯費這樣的事。他們不願意多用工夫去讀經。他們更不肯多費心思去思索記憶聖經中的話語。他們選擇了一種最省事的法子,就是遇見不能解決的事,便用翻聖經的方法去求問神的旨意。把聖經拿在左手中,用右手一翻,然後從翻的那一面裏找出一段教訓來,便認為那是神的指示。不問那段教訓與自己的景況適合不適合,也不問那段教訓是因為甚麼寫的,是給甚麼人的。斷章取義,附會穿鑿,硬說那是神的旨意。如果有人看他們所作的不對,因而加以勸戒,他們說他們已經清楚得了神的指示,決不肯聽從別人的規勸,甚至斥責勸他們的人為撒但,為攔阻他們順服神的。卻不知道斷章取義是撒但迷惑熱心的信徒所用的最好的方法中的一種。古時他向主耶穌施行三次誘惑,其中有一次就是斷章取義的引用聖經中的話語。主耶穌因為熟悉聖經便勝過了他。我們不這樣翻聖經,尚且需要防備撒但用這種方法欺騙我們。若再用這種方法,豈不是把刀放在敵人手中麼?

  還有一些信徒每作一件事都去求問是不是神的旨意。就連那些明顯是神的旨意的事,他們也去求問。如果求問的結果都是正確的,那無非是多費些事罷了。可是有些時候明明是合乎神的旨意的事,在他們求問以後竟認為不是神的旨意,因此放棄不作。這種求問豈不是不如不求問麼?我們遇見一件事所以要求問是不是合乎神的旨意,就是因為我們弄不清楚。那些已經弄清楚的事還求問甚麼呢?前些年有一個傳道的人講道說,「我無論作甚麼事,都先求問是否合乎神的旨意,就連我每次吃飯以前也是求問神許可不許可我吃。」也許有人要認為這個人最虔誠,但我卻說這種教訓根本不對。我每次吃飯以前並不求問神是否許可我吃。我謝了恩就吃。因為我清楚知道神要我在當吃飯的時候就吃飯。我每天晚間也不求問神是否許可我睡眠,因為我清楚知道神要我在困倦疲乏的時候睡眠。我家中的人患病臥在床上的時候,如果不是有更重要緊急的事工等待我去作,我便去服事他們。我的鄰舍遭遇患難困苦的時候,如果不是有甚麼可疑的情形,我便去幫助他們。還有許多事我已經清楚知道是不合神的旨意,我便拒絕不作。我也不再為這些事求問神。比如說有人勸我去買獎券,或買一些來源不光明的東西,我當時便拒絕不買,不再求問神是否許可,因為我十分清楚知道神決不許可我買這些東西。或是有人作一件不誠實的事,請求我為他作一個保,我當時便推辭不作,不再求問神是否許可,因為我清楚知道神決不許可我幫助人行欺騙。一個作校長的基督徒如果遇見朋友為學生託人情,在考試的時候無論這個學生的成績及格不及格,總求設法取上他。這個校長只能嚴詞拒絕。一個作醫師的基督徒如果遇見親友不願意注射防疫針,卻求他簽發一張注射證,這個醫生只能回答說,「辦不到」。一個作警察的基督徒檢一個犯法的人的時候,那個人拿出一捲鈔票來行賄,這個警察只能把鈔票交還他,把他帶到警察局去。一個作推事的基督徒審問一件案子的期間,被告或原告託出親友,帶大批的禮物送到他家中,請求他在裁判這件案子的時候幫一些忙。這個推事只能請他們把禮物帶回去,仍然按著公義和法律判決這件案子。這一類的事都是每一個基督徒清楚知道是不合乎神的旨意的,所以就不需要再為這些事求問神。如果你清楚知道不是神的旨意,還去求問,那便證明你存心不正,希望神許可你作這件事,好使你得著一些利益,或因此避免別人的誤會與逼迫。縱使你不是這樣存心,你這樣作也是試探神。撒但就趁這機會給你一種錯誤的指導,引領你走入迷途,使你陷在罪惡當中。

  我們明白神的旨意多少與我們和神的交通親疏是成正比例的。一個兒子越多和父親談話,和父親親近,他便越多明白父親的心,這個理是很淺近容易明白的。我們和神中間的關係也是這樣。一個多親近神,多禱告,多安靜在神面前的基督徒,總是比其他與他同等的基督徒更多明白神的旨意。神有許多高深美好的旨意,只有在我們進到他面前安靜等候的時候,他纔顯明給我們。退一步說,若不是我們常與神交通,就連那些平凡的真理我們也不能清楚了解,甚至還能顛倒了是非,淆亂了黑白。一個信徒如果平日總不見神的面,總不與神交通,一旦遇見難解決的問題,難處理的事情,要求問神,要明白神的旨意,若不是神特別憐憫他,大約他的求問與緣木求魚的結果相差總不會太遠。我們常常以「勤禱告,多讀經」的話語自勉勉人,並不是願意把寶貴的時光都消耗在這兩件事上,實在是因為我們能否多明白神的旨意,處世作人能否都在正軌上,我們能否不陷在撒但的網羅裏,能否多承受神所賜的福分和恩典,這些事都與這兩件事極有關。


  在我們遇見歧路當前,不知道怎樣走方合乎神的旨意的時候,我們除了謙卑俯伏在他的足前求他的指示以外,如果在我們旁邊有比我們更敬虔,更老成,更多明白神的旨意,更有見識的聖徒,我們應當向他們求指導。神所以在教會中把各樣的恩賜分給人,就是要他們互相作肢體,彼此幫助。那些比我們更敬虔,更老成的聖徒,因為離神近,經過的事情也特別多,常能在我們徘徊歧途的時候,說幾句話,就能使我們看清楚當走的正路。但不可訊問那些不敬畏神的人,年青無識的人,和那些一味迎合你的心意而說話的人。這些人的指導不但不能幫助你更多明白神的旨意,只能使你陷在罪惡和危險當中。羅波安初登王位的時候,以色列民眾請求他減輕他們的負擔。他不知道是否應當允諾,他求問那些從前侍立在他父親面前的老年人,他們給了他極好的指導,叫他俯從民情,允諾他們的請求。可惜這個無知的人不聽從他們的話,再去求問他的少年的朋友。這些少年人只顧自己的好處,絲毫沒有愛民的心,而且沒有見識,不知道世途的艱難,正像井底的蛙一樣。他們迎合羅波安的心,見他問過老年人以後再來問他們,便知道他是不喜歡接納老年人的建議,因此便勸羅波安拒絕百姓的請求,而且用嚴厲的話回答他們。這樣一來,禍患便臨到了。民眾背叛了羅波安,打死他所差來的人,另立耶羅波安為王,以色列也因此分為兩國。到那些年輕無知的人或一味迎合你的心意說話的人面前去求指導,還不如不去的好。